教育投資是決定教育發(fā)展的物質基礎,沒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依托,教育活動就難以開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教育類論文開題報告范文,歡迎閱讀。
本題目研究的現狀: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1)教會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必須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是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教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一要教學生學會探索求異;二要教學生學會開放性學習,注重從多方面獲取知識;三要教會學生學會用理論指導實踐,多參加與本學科有關的科研活動、生產實踐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2)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激勵作用。鼓勵學生進行超越教師思維軌道的有價值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問,提倡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合理因素的猜想,并善于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3)加強學生思維鍛煉。培養(yǎng)求異思維,一是要提倡學生自由思考,大膽想象,靈活變通;二是要講究提問的內容和方式,提供更多的訓練求異思維的機會,使學生不僅習慣于單向思維,而且要善于進行多向思維,更好地誘發(fā)學生求異思維,以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思維訓練的基本方法有:①探究法。鼓勵學生勤動腦筋,刻苦鉆研,深入研究,主要表現在深入研究課程內容,做到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②聯想法。在教學中要提供多種機會,對學生進行發(fā)展聯想力的訓練。③實踐法。引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探索新思想,追求新知識,培養(yǎng)思維能力。④討論法。引導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討論或辯論,各抒己見,研究爭辯,提高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⑤比較法。
現實意義:教育創(chuàng)新是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的重要基礎。一個國家或民族要發(fā)展、要振興就要用新思維來應答新的歷史提出的新問題,沒有創(chuàng)新,就會導致民族的落后。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是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民族,中國數千年的各種發(fā)明創(chuàng)新數不勝數,更有聞名四海的四大發(fā)明。當今是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高低,掌握知識的多寡,擁有人才的數量,特別是知識創(chuàng)新和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將成為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國際競爭和世界格局地位的關鍵因素,而國民素質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創(chuàng)新。
在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有很重要的意義:在“課程安排”和“教學內容”必修和選修中都安排了“研究性課題”,這些課題要求學生以獨立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有些課題需要在教師的適當指導下完成。教師要在課題研究活動中著重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包括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尤其要鼓勵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研究性課題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注重培養(yǎng)的是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具有較大的靈活性,需要教與學傳統(tǒng)方式的改變,需要師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有效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教與學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獲取知識、掌握知識結論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與科學研究、掌握學習和研究的方法上,使被動的接受學習轉向主動的探索性學習。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完善學生的基本素質無疑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在教學內容中,如生物科學技術發(fā)展史上的重大發(fā)現和發(fā)明的內容,有利于使學生了解生物科學認識的模式,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二是反映當代生物科學發(fā)展的最新成就方面的內容,如選修本中的“現代免疫學的應用”“人類基因組研究”等。在這些成就中,可使學生先在理論上獲得突破,再通過實踐探索實現技術創(chuàng)新。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更體現了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關注。
論文提綱:1.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理論要求
1.1 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理論界定與涵義
1.2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本原則
1.3 改進教學方法
2.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實際操作
3.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方法
4.在生物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應用
4.1 例析生物學發(fā)展史上的科學探究過程
4.2 針對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狠抓探究基本環(huán)節(jié)的訓練
5. 新編高中生物教材體現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途徑分析
6. STS 教育與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主要參考文獻:
[1]程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17).
[2]楊珍.捕捉教學資源 培養(yǎng)思維能力[J].才智,2008,(16).
[3]孫龍敏.生物教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 河南教育,2005,(04).
[4]俞志斌.生物教學中引發(fā)學生探究的策略[J].中學生物學,2004,(01).
[5]劉真.關于高中生物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思考[J].生物學通報, 2000,(03)
[6]李芬.淺談中學生物教學與STS教育[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8,(01).
一、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一、"教育愛"的含義:教育愛是發(fā)生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教師與幼兒之間一種自然的普遍的關注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的愛,這種愛的發(fā)生是無條件的。由于幼兒目前幼兒教師絕大多數為女性教師,所以教育愛又含有母愛的成分,學前幼兒的身心特點決定了這一階段的幼兒具有很大的依賴性和依戀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兒教師以母親的博大的母愛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兒。教育愛要源于母愛,但又區(qū)別于母愛。它需要教師理智地去愛,而非溺愛。教育愛更是一種無功利性地、恒常地愛。
二、研究的意義:
1、教育愛對教育,尤其是對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愛的,“教育愛”是教師職業(yè)情感的靈魂。“教育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狹隘的情感,也不是個人知覺情緒的反映,它超越了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它是一種自覺的、真誠的、無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來的性質。“教育愛”正是這些品質的綜合體。它體現了教育者對教育事業(yè)、對學生的一種崇高精神。兒童是未來的希望,尤其是現代教育,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的背景下,“教育愛”顯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師沒有教育愛,那么她就不會去熱愛教育事業(yè),也就不會去愛兒童,教師和兒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兒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實現。所以說“教育愛”是一切教育活動成功的基礎。學前教育學生,將來要面對的是天真活潑的兒童,如果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缺乏教育愛,那么幼兒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成長就會失去靈魂,隊伍建設就會失去活力,也就無從談論教育改革了。這關乎兒童的未來,甚至是國家的將來。所以說教育愛對教育,尤其是對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當前幼兒教師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畢業(yè)班學生有一定的關聯。
當前幼兒園中還存在一些幼兒教師“體罰”幼兒,“精神責罰”,忽視兒童需要等現象。曾報道過一些案例,浮現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幼兒不聽話,老師剪斷指》一6歲幼兒由于不聽老師的話被老師剪下左手食指?!独蠋燇w罰出新招,竟逼學生吞蒼蠅》。如此體罰學生,正表明她(他)們缺乏“教育愛”觀念,或者有的幼兒教師歪曲了對“教育愛”的理解。而有的教師錯誤的認為,他們打學生或者罰學生是出于“愛”,正所謂的“愛之深才恨之切”,為自己錯誤的行為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問題的存在和嚴重性,才能去尋找解決的方法和途徑。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馬上就面臨畢業(yè),接下來就要從事和幼兒教育有關的工作,能否做一個稱職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備當一名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愛!所以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的教育愛觀念的研究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3、了解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班學生教育愛觀念現狀,對改進學前教育對學生的職業(yè)情感培養(yǎng)提供借鑒。p副標題e
“教育愛”是教師職業(yè)情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問題在教師職業(yè)專業(yè)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視和冷落的。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將來肩負的是教育幼兒的重任,對他(她)們進行角色塑造,確立教師職業(yè)情感的培養(yǎng),樹立正確的教師觀,能夠使他們理解自己的專業(yè)目標和對未來自己要從事的職業(yè)的定位。如果教師缺乏教育愛,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熱愛兒童。大學教師用自己的“教育愛”思想來感化和傳輸給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或者在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教學計劃中開設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和教師素養(yǎng)有關的課程,有助于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情感的培養(yǎng)。
4、目前國內對學前教育教師教育愛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國外,我們做的還有很多。
年度細分產業(yè)研究報告產業(yè)報告調研報告年報告行業(yè)報告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班學生教育愛觀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我國歷史上對“教育愛”雖然有過提及,解放后雖然斯霞有過這方面的探討,但僅僅停留在經驗的總結之上,并未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目前有許多學者都開始關注“教育愛”問題,也作過一些研究,但大多都還是停留在經驗和理論上,未能在實踐和理論上作系統(tǒng)的研究。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班學生的“教育愛”觀念的研究,采用多種方式:訪談、問卷調查、文獻查閱等手段來做研究??梢栽谝欢ǔ潭壬蠌浹a這方面的不足。
5、為教育者特別是即將面臨畢業(yè)要從事幼兒教育的學前教育畢業(yè)班學生提供了一個認識兒童的新視角。
在研究的過程中,會通過和畢業(yè)班的學生,包括學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貫制畢業(yè)生、高職畢業(yè)的談話,和發(fā)問卷請她們填寫,這也是一種讓她們認識“教育愛”的重要性的途徑,也會使她們從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師的職業(yè)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認識兒童。
二、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 昆體良已明確認識到并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緊的是要建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親密友誼,使他的教學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務,而是出于對學生的熱愛。”
① 裴斯泰洛齊不僅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實踐中以身作則,充分體現了教育愛的精神。阿圖爾•布律邁爾指出:“在裴斯泰洛齊身上散發(fā)著一種難以形容的愛。”
②正是這種“使所有人感動的熾熱的愛”促使他在逆境中奮起,百折不撓,克服重重困難,以實踐其教育理念。 昆體良、裴斯泰洛齊只是初步闡述了教育愛的一些思想,卻沒有對教育愛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對教育愛較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來學者了。 凱興斯坦納較為系統(tǒng)地研究了教育愛的一些基本問題。首先,他認為愛并不與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認為愛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他指出:“凡不能為愛他人而活著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將教育愛視為一些特質。這對于我們準確把握教育愛的內涵有巨大的啟發(fā)與借鑒意義。最后,他已觸及到了教育愛的本質問題。他在將教育愛視為一種情感的同時,也意識到了這種觀念所蘊涵的一種潛在的危險,即有可能會出現“好心辦壞事”或稱“毒害性教育”的現象。他在強調教育者必須具備“對塑造具有個性的人的純真的愛”的同時,也強調教育者必須“成功地實踐這種愛的能力”。 凱興斯坦納關于教育愛的研究,特別是對于教育愛本質問題的觸及影響了與其同時代及后來的學者的研究。這些學者經過深入研究,最終揭示了教育愛的本質。 斯普朗格明確認識到并揭示了教育愛的本質。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愛的人,并對教育愛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將其視為教育的“根”, 他認為,“人類最偉大的力量是愛”。
④ 其次,他認為教育愛的本質是教師幫助學生價值可能性的實現,即幫助其成為他自己。最后,他討論了教育愛的特征。他認為教育愛有兩個方面的特征,即消極方面與積極方面:“①消極方面:不籍愛以圖發(fā)生作用。②積極方面:并不意圖促進別人的個別價值傾向,而是針對別人心靈的整個價值能力,使他所有的價值傾向發(fā)展。”
⑤ 斯普朗格對于教育愛思想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與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關于教育愛本質問題的探討極大地加深了人們關于教育愛的認識并促進了教育愛思想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與發(fā)展。 Goldstein從實踐層面較為系統(tǒng)地探討了教育愛的一些基本問題。首先,她分析了關于教育愛的研究如此貧乏的原因。
美術教育專業(yè)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一、 論文題目
數字化壞境下小學美術課程的構建-談美術項目學習模式的應用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目前我國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模式一般都是以課堂導入、教師演示、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輔導、學生展示這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的。美術課是要滿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材料的運用了解藝術的多樣形式,對藝術文化的交流與傳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個體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單一的教學形式會讓美術課局限于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而忽視了它的研究性價值和應用性價值。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人類社會逐步進入信息時代,社會需要創(chuàng)新型的復合人才。在教學改革的進程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對時代的巨大影響,現代信息技術不僅重塑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同時也影響了我們的教學方式。數字化教學,已成為目前教學改革前沿中一個重要的科研課題。應用網絡技術輔助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及學習方法,網絡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進入更高的發(fā)展階段,網絡環(huán)境下的美術教學更具有獨特風格,美術教學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可視性,應用網絡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數字化下的網絡信息技術促進了美術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推動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革新?;ヂ摼W時代促進了教育理念的進步,促進了教師的發(fā)展,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與時俱進,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在教育研究這條路上不斷地探索。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內外教育學術界的教育理論流派紛呈,美國杰出心理學家約翰·D·布蘭思福特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芬粫?,研究人類對于科學知識的科學認知規(guī)律,對教師、學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由斯特弗和蓋爾主編的《教育中的建構主義》認為新知識的建構是建立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學習者是在認知、解釋、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知識。教育的關注點也從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以及認知的形成。
認知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奈瑟和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的倡導者西蒙主張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認知,強調關注環(huán)境對智能的影響。1991由劍橋大學出版的《情景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認為知識是個人與社會或物理情景間的互動產物。注重學習者的參與性。《學習環(huán)境的理論基礎》中強調學習環(huán)境是不同于傳統(tǒng)的傳授式教學,不是為傳統(tǒng)教學中的學習設計的,而是為善于從自己的經驗中建構自己的意義的學習者創(chuàng)設的。
“認為學習既不是傳輸過程也不是接受過程,學習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圖的、積極的、自覺地、建構的實踐,該實踐包括互動的意圖、行動、活動反思”。《賈斯珀項目》將知識的學習視為一項完整的、真實的任務,在現代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立足課堂、拓展課外、超越課堂,是學生面向真實社會中問題的解決。我國教育觀念的更新一直追隨著西方的先進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已成為我國教育發(fā)展的一項任務。閆寒冰所著《學習過程設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視角》一書中探討了關于教育理念轉型的問題,強調教育中心的轉變、教育技術的轉變,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養(yǎng)學習的機器,而是培養(yǎng)學習者即培養(yǎng)學生如何進行自我學習,其理論基礎也是來自于建構主義。
四、存在的問題
為了達到整齊劃一的美術教學效果,為了能使課堂有新意,教師都樂忠于把精力放在課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精心設計。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認知規(guī)律。學生們是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完成學習的。數字化下的信息技術只是作為支持教學的工具,教師不能僅僅依賴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需要我們追根溯源的思考美術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是什么?如何使學生感受美、熱愛美并將美與實際聯系起來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如何能讓美術在學生們的學習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積極的作用?規(guī)矩、聽話、畫面效果漂亮、整潔成了美術教學評價的唯一標準。僅以畫面的最終效果作為教學評價,而忽視學生個體在整個學習中的綜合評價,使我們的教學顯得有些急功近利。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索更為科學的教學模式。數字化學習下有多種教學模式如:數字化一對一學習模式、探究式學習模式、合作式學習模式、網絡遠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種模式都是獨立存在的,彼此間只能成為互補的關系,并不系統(tǒng)。但是計算機網絡作為教育技術僅僅對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起到一個技術支持,換句話說它僅僅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我們不能簡單地視其為工具,更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是,在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拓展它的價值。而數字化下的項目學習模式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目前,我國不斷開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新性。數字化的項目學習目前已經在我國生根發(fā)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學科,對于藝術類的美術學科來說還沒有一套成熟的可借鑒的經驗。美術作為一門最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審美情感的學科,一直處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術學科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會涉及到其他學科的知識,如語文、數學、自然科學、音樂等,因此美術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藝術來源于生活,美術學科的生活性、實用性、真實性、綜合性往往在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上很難體現。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過問卷調查、座談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學美術課堂的上課模式及效果,根據調查中反映出來的共性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不斷優(yōu)化教學模式。并選定一個小學進行美術課調研試驗,選取部分班級開展數字化下的美術項目學習,作為自變量進行對照研究,通過對實驗數據和有關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了解在網絡環(huán)境下開展美術項目教學與傳統(tǒng)美術教學的差異,以及開展項目美術教學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影響。在教學實踐研究的基礎上,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得失,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研究項目學習相關著作,設計美術項目學習案例并實施開展教學。
六、論文的創(chuàng)新
此篇論文是以建構主義、實用主義、多元智能、學習環(huán)境的理論基礎、賈斯珀項目為理論基礎,打破以往美術學術著作過分強調學科中心,過分注重美術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試圖探究美術學科與項目學習模式的融合,注重美術學科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真實情景的情感體驗中進行知識的構建,美術情操的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級思維的培養(yǎng)。
七、論文提綱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第 1 章 數字化教學的時代背景
1.1 教育范式的轉換對教育理念的影響
1.1.1 理解教育范式
1.1.2 教學范式向學習范式轉換的必然性
1.1.3 學習范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優(yōu)勢
1.2 教育技術的發(fā)展
1.2.1 國內外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概況
1.2.2 教育技術與教育范式的關聯
1.2.3 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術范式轉變
1.2.4 網絡技術對美術課的影響
1.3 課程改革
1.3.1 我國相關政策的支持
1.3.2 新課程改革對數字化美術課程的要求
第 2 章 數字化下美術項目學習的積極作用
2.1 回顧以往數字化美術教學模式的多樣性
2.2 數字化美術項目學習模式的理論基礎
2.2.1 解讀項目學習
2.2.2 建構主義
2.2.3 多元智能
2.2.4 實用主義
2.3 數字化美術項目學習的必要性和科學性
2.3.1 必要性
2.3.2 科學性
第 3 章 數字化環(huán)境下小學美術項目學習模式的建構
3.1 美術項目學習模式的建構
3.1.1 項目學習目標的建構
3.1.2 項目學習活動設計的建構
3.1.3 項目學習成果展示、評價體系的建構
3.2 數字化環(huán)境下小學美術項目學習活動的設計實施案例
3.2.1 《正月十五鬧元宵》項目學習活動實施案例
3.2.2 項目學習單元設計方案
3.2.3 項目實施過程
3.2.4 項目反思
第 4 章 數字化美術項目學習模式的前景展望
結 論
參考文獻
看了關于教育類論文開題報告范文